威宁简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毕节市人民政府 | 贵州政务服务网-威宁县 | 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走进威宁 » 威宁简介

走进威宁

威宁简介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简介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黔西北云贵两省交界重要门户城市,总面积6298平方公里,辖41个乡镇(街道)、625个村(社区),平均海拔2200米;2023年末户籍人口161万人,居住着汉、彝、回、苗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4.01%,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县。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明设乌撒卫,清设威宁府;1954年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威宁中水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有火把节、开斋节、花山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民族风情浓郁古朴,2024年1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族人民呈现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威宁地处云贵两省交界,326、356国道及内昆铁路贯穿县境。一个机场、三条铁路、六条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威宁将成为黔滇结合部重要区域性支点城市和毕节副中心城市。物产资源得天独厚。物产资源种类繁多,拥有耕地365.96万亩、林地416.85万亩,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21.19万亩,与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的区域性气候一道营造了著名的南方“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冷凉蔬菜之乡”“苦荞之乡”,2023年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金、银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64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铅锌储量60万吨。绿色能源前景广阔。光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为贵州之冠,水、风、光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千万千瓦规模,现已开发393万千瓦,威宁经开区被评为贵州省绿色工业园区,引进贵州长通、浙江一道、厦门科华、三一重能、江苏国强等优强企业,具有特别突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发展基础,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草海被誉为“高原明珠”,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和最完整最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贵州唯一、全国罕见;经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大整改后,草海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山水林田湖草城更加和谐美丽。由多彩民族文化、绚丽自然风光、生态清凉气候、厚重历史底蕴构成的复合型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前景广阔,获“贵州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称号,举办了草海半程马拉松、草海高原万人万米长跑等体育赛事,“阳光威宁·浪漫草海”区域品牌不断打响,是西南地区避暑、休闲、度假、康养、运动首选地。发展备受各方关注。威宁作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界高度关注。省委主要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帮,九三学社中央、招商局集团、广州番禺区、省委办公厅等长期倾力帮扶,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威宁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勇于争先,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经济社会呈高质量发展态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327.32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241元和14386元、增长4.0%和8.3%。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16亿元,增长5.8%,全市排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6亿元,增长12.6%,全市排第2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1亿元,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010元、增长4.3%,增速全市排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022元、增长6.8%,增速全市排第6位。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生态文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民生福祉实现历史性改善,党的建设得到历史性加强,正昂首阔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进。

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始终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抢抓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机遇,聚焦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新典范、绿色发展样板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大力推进生态立县、开放兴县、产业强县、民生和县、团结安县、依法治县“六县战略”和“五大工程”“五大产业”“五大创建”“五大名片”“五大驱动”攻坚行动的战略举措,朝着建设“经济繁荣新威宁、人民富裕新威宁、环境优美新威宁、民主法治和谐新威宁、民族团结进步新威宁、风气清新新威宁”的目标愿景勇毅前行,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招商大提升,不断增强市场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经济兴、活力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威宁。

奋斗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5%左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明显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方向,奋力闯出一条彰显威宁优势、体现威宁特色的西部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